我国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2017/1/10 10:20:06 来源: 人民日报

  

迈向中高端 增强获得感

我国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本报记者 李心萍

《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10日 13 版)

1月9日,2017年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陈 伟摄

制图:郭 祥

国家监督抽查产品合格率提高0.5个百分点,电子商务产品合格率提升11.4个百分点,智能马桶合格率提升22.4个百分点,万台设备死亡率同比下降8.3个百分点……

2016年,我国质量供给水平稳中有进。

在1月9日举行的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提出,2017年,将研究制定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联合兄弟部门运用全部质检手段,全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

抓质量 保安全 促发展

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回顾2016,我国的质量供给水平、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质量为本。2016年,国家监督抽查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1.6%,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10类重点消费品总体合格率提升5.2个百分点,达到90.3%;电子商务产品合格率提升11.4个百分点,智能马桶合格率提升22.4个百分点;出口工业产品退货批次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3.1%和19.4%。

安全第一。2016年,共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3.6万起,召回缺陷消费品618.4万件、汽车113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2倍和103%。全面启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攻坚战,整治隐患电梯3.97万台,104个城市建立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新检验油气输送管道2.8万公里,万台设备死亡率同比下降8.3个百分点。

尤其是在国门安全方面,首次发现人体未知病毒,发现并获得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病例的病毒全基因组测序,首次派出工作组赴安哥拉开展黄热病防疫,截获外来有害生物6305种,122万种次,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1万余批,不合格商品9.8万批。

改革当先。继续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改革,配合国务院审改办制定《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版)》,加快推行网上审批;中国电子检验检疫(e—CIQ)主干系统全面上线运行,无纸化报检企业覆盖率达98%,检验检疫电子平台申报收费全面取消,“单一窗口”建设持续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全面铺开,6.8万多家企业通过平台公开24万项标准,涵盖39.6万多种产品,在浙江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

抓发力点 牵牛鼻子 精准出手

质量提升打“组合拳”

2017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提升供给体系刻不容缓。其中,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就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要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首先要瞄准靶向,找准“发力点”。提高产品质量,2017年,将重点抓好妇幼用品、学生用具、纺织产品、建筑装修材料、生活家电、家具、新兴消费品、食品接触类产品、节能环保产品、农用生产资料,以及出口摩托车和食品农产品等行业产品,提升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和市场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则要聚焦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和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完善服务质量治理和促进体系。据介绍,质检系统今年将联合发展改革委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重点抓好旅游、民航、铁路、邮政、农村供销、养老服务、电子商务、检验检测认证、标准化、计量测试等高技术服务业质量提升,着力提升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

有了“发力点”,还得牵住“牛鼻子”。标准是质量提升的“牛鼻子”,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关键要提升标准。根据部署,2017年一方面要大力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围绕重点产品和服务,一一开展国内外标准比对工作,提升国内外标准水平一致性程度;探索建立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快速通道,推动企业更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以及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领导职务和秘书处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并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在全面推开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发布10类企业标准排行榜,通过市场化机制,甄别先进标准,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同时,深入开展“标准化+”行动,提高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抓紧启动一批重点标准研制,开展消费品标准化示范工作;加强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体系。

此外,还要全力推行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从出口食品农产品扩大到消费品,加快转化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逐步消除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产品“质量高差”,发挥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倒逼作用,引导企业按照更高的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

抓住重点、围绕标准,各种质检手段集中发力、精准发力,打一套质量提升的“组合拳”。在质量问题整治方面,对质量问题较多的重点区域,要挂牌督办,落实属地责任,实施集中整治;对区域性质量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要敢于“亮牌吹哨”,约谈政府负责人,严重的在媒体曝光,动员舆论监督,倒逼整改。在打造质量品牌方面,要制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健全品牌服务体系,完善中国品牌标准体系,加快研制品牌评价国际标准,推动建立国际互认的品牌评价体系。同时,大力实施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和中国品牌培育工程,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造更多的“百年老店”,力争有更多品牌进入国际排行榜。

应减尽减 做好衔接 简化流程

许可证改革迎来关键年

要提升质量,不仅需要从供给结构上发力,也需要从微观质量入手,聚焦供给质量中的关键风险、薄弱环节。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提出,将组织开展全面彻底的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不忽视任何一个领域,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不漏掉任何一个疑点,确保排查到位、整治到位、完善应急预案到位。

本次质量风险安全排查和整治工作将覆盖消费品安全、国门安全及特种设备安全。特别是在特种设备安全方面,2017年,将开展电梯安全隐患整治“回头看”,全面推进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和电梯维保工作社会公示。同时,继续推进油气输送管道检验检测,不断提升法定检验覆盖率。

此外,备受关注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迎来关键之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实施30多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保障重要工业品质量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发证由质检部门统一管理,发证产品目录从最高487类逐步缩减到61类,但仍有很大改革空间。

根据部署,2017年首先要全面清理,除涉及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外,应减尽减。其二,搞好衔接,研究制定生产许可证制度与产品认证制度衔接的方案,尽快启动试点、探索经验、全面推广。其三,简化流程,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一个软肋,就是审批程序复杂。这次清理以后,保留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项目也要大刀阔斧地改革,大幅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坚持“网上审批为常态、网下审批为例外”,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检验、检测、认定、认证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