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集群”到“创造集群” 广东省通过标准化战略推动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

2017/2/20 15:38:20 来源: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广东制造业制定重要指标高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先进企业标准已达4.9万项,实现了重要工业产品主体基本与国际接轨,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

  广东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和国家标准已达1162项和4278项,形成了标准的广东团队,既扩大了优势产业在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也推动了制造基地创造基地转变; 

  广东首创建立的标准联盟组织已达302个,制定实施团体及联盟标准已达1120项,组成的广东阵列,既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也对我国团体标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东建有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分别达202个、795个,一个个广东方队,推动了产业集群创造集群转变。 

  当全社会都在广泛关注中国制造及产业升级转型的经验时,广东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代表性省份。从上面4组数字,可以概览广东实施标准化战略取得的成效。 

  当前,广东已构筑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的标准化体系,不仅促进了企业与产业的双升级,也逐步构建起了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近年来,广东省质监局在标准化战略实施过程中,通过十一五十二五两个战略规划,以及一系列高规格、系统化政策文件,带动了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对标准化战略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全省各地市在开展实施标准化战略中,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形成了各部门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各地市均出台了标准化战略的相关系统化政策文件,引导和推动县、区级党委政府重视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使标准化工作全面上升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 

  在政策激励机制引导下,推动标准化工作的提升。广东将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视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通过发挥标准化战略资金的带动效应,使承担标准研制的企事业单位配套资金投入呈几何级数增长,极大提升了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一些企事业单位通过实质性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成为标准制修订的主力军,进一步加强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重要专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促进了自主创新与标准的融合,抢占了产业制高点。 

  在推进先进标准体系建设中,通过参与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提升了新一轮产业发展中的竞争力。近年来,广东省质监局根据确定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产业发展、标准先行、创新驱动的工作思路,先后部署了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专项规划与路线图的研究工作,实现了技术人才90%以上在企业、研发资金90%以上来源于企业、研制标准项目90%以上来源于企业的集聚发展模式,使新兴产业在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中,更多地体现广东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发挥国家和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作用,用标准改变服务业领域相对滞后的状况,修补现代服务业短板。广东省质监局针对服务业领域标准化相对滞后,服务标准数量少,覆盖面有限,工作基础薄弱等问题,着重在金融业、物流业、会展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旅游业、文化创意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企业中,开展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改变了长期以来标准化工作基本上都围绕制造业一条腿走路,影响着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局面。 

  联盟标准使一些产业走出了无序竞争的困境,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广东省质监局在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中,创新工作思路,瞄准一些尚未建立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的优势产品,采取自愿结合的形式,将行业内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制定和实施企业联盟标准,逐步建起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制定和推广联盟标准的模式,以标准为纽带促进各企业变分散发展为整体发展,实现产业借力联盟标准脱胎换骨。 

  与此同时,广东省注重发挥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纽带作用,形成了现代农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推动传统农业向大农业的转变。在标准化的引领下,以公司+农户+标准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整合了农业、工业、文化、旅游、生态等相关资源,使示范区不断向二三产业延伸,通过接二连三,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迈进,带动了农业的转型升级。 

  实践证明,广东通过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全省的标准化工作从动力之变到理念之变,加速了标准化战略实施步伐,从观点之变到思路之变,提升了标准化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