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安徽合肥将引导鼓励更多企业每年定期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并主动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广大市民监督。质量诚信建设,是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砝码”,10月20日合肥市质监局组织开展“新合肥,信天下”专题宣传活动,举办质量诚信管理实施规范宣贯培训。一批本土企业当场签署质量诚信承诺书,共同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推进合肥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
【信用应用】合肥市5万电梯配上二维码“身份证”
如果身边的电梯存在事故隐患,施工建设单位不认账,物业公司又迟迟不履行责任,居民该怎么办呢?今后,只需拨打投诉电话,很快就能得到主管部门的处理答复,并且通过扫描电梯内的二维码“身份证”,养护维修责任实现一码扫清。实际上,在电梯的生产、销售、使用、检测等环节,合肥正在进行全方位的信用监管。
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电梯安全,合肥市质监局已经着手逐步建立信用档案,记录对电梯生产、经营、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情况;增加对有不良记录的单位和机构监督检查频次,向社会公开监督检查结果,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质监部门投入专项资金200余万建设全市电梯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该系统结合了GIS、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全市5万部电梯都将陆续装上二维码“身份证”,将全市电梯及使用、维护等基本信息实行信息化监管,大大提高电梯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失信行为。
质量安全事关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其中诚信体系建设不可或缺。为扎实推进合肥市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市质监局根据信用体系建设实际需要,加强资金保障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重点保障信用产品应用、诚信宣传教育与信用知识培训等落实推广。
合肥市质监局还积极参与建设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以生产许可、强制认证、监督抽查和执法打假等监管数据为重点,完善质量信用信息数据,为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提供信息支持服务。截至目前,已经上传企业标准备案信息4119条;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资格许可信息323条;质量监督抽查信息6010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记录信息119条等。
【信用联动】对网购失信主体实施行业限期禁入
作为刚刚签下质量诚信承诺书的企业之一,安徽王仁和米线食品有限公司的代表认为,只有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增强市场消费信心。“今后,我们将严格执行产品标准,不制假、不售假,坚决抵制假冒伪劣、欺诈消费者等失信违法行为,不侵害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如果违反承诺,愿意承担法律责任,接受将失信违法行为纳入不良信用记录的处罚。”
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发展先进的质量文化,对于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环境十分关键。今年,合肥在质量监管领域不断建立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按照鼓励诚信、扶优限劣的原则,采取激励、预警、惩戒、淘汰等措施,建立产品质量红黑榜制度,并在法定职责范围内对监督和管理对象进行分类监管,不断提高监管能力。
比如,为了保证品牌评优推荐的客观公正,合肥市质监局专门邀请有关专家对企业申报的材料进行现场评审,量化打分,充分利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企业信用信息作为重要评价标准。经查询,有1家申报安徽名牌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等不良信用记录,合肥市质监局根据失信联合惩戒的有关规定,决定对这家企业作出不予推荐申报安徽名牌产品的处理。
网购如今越来越普及,不过网上交易绝不是诚信管理“死角”。合肥市质监局联合商务、工商等部门加强电子商务领域交易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和查处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网络欺诈、服务违约等失信行为,对失信主体建立行业限期禁入制度,促进了全市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信用创新】推动优秀企业发布质量信用报告
企业主动重视质量诚信管理,有利于减少产品质量事故,推动和完善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营造“讲诚信、守信用”的浓厚氛围,助推全市经济发展,合肥市质监局今年将组织全市31家相关企业发布《2017年企业质量信用报告》。对本次企业质量信用报告发布,全市一大批优秀企业给予了积极响应,尤其是申报了2017年安徽名牌以及准备申报安徽名牌的企业都很重视参与。
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将以往一味“加强监管”的传统理念,转变为以“激励引导”为主的服务理念,通过统一发布、评优选优、质量奖励等激励机制,有利于鼓励、引导企业重视质量管理。“实施产品质量信息自我披露,公开产品质量承诺,真实展现了企业质量承诺履行能力和程度,可以在全社会提升诚信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安徽江汽集团的质量策划主办仇红波表示。
合肥市质监局的负责人指出,企业质量信用报告主动发布制度抓住了质量诚信这个牛鼻子,将推动企业主动向社会、消费者公开产品质量状况和质量承诺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该制度的推行对于提升社会诚信治理能力,激发企业质量诚信内生动力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据了解,今后合肥还会引导鼓励更多企业每年定期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并主动向社会公开,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