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由贵州省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发建设的“贵州省信用云工程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这标志着贵州建成了全国第一朵“信用云”。
“人在干,云在算,守信不守信,数据说了算”,贵州“信用云”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统筹信用数据资源和服务资源,以数据为核心,以共享为驱动,以联合奖惩为抓手,以“互联网+”为服务模式的新型“信用+”服务平台,实现了大数据信用信息采集,大数据信用查询,大数据信用主题库,是贵州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大数据深度融合发展的积极探索和基础性工程。
贵州“信用云”是在贵州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基础上,依托贵州省电子政务外网和“云上贵州”平台,搭建的覆盖全省9个市(州)和贵安新区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贵州),平台建设突出跨部门、跨地区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整合,能为各地方各部门开展信息查询、信息比对、政务服务、审批办理、协同监管、联合奖惩等工作。目前,已建成企业法人、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和自然人四大信用主体基础库,并与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数据对接,实现信用信息征集覆盖省市县乡四级98%以上的公共管理部门,数据交换渠道覆盖率99%以上。
贵州“信用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能运用大数据追溯信用主体,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全面扩展信用信息和信用应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便于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快速准确评估各类主体的信用状况和风险水平,为政府决策、公众服务和经济活动提供参考。一方面,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县级区域信用状况监测。在国家城市信用指标监测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11类3级200余个相关的信用指标,形成信用评分标准,开展贵州省区域信用指标研究。通过融合公共信用信息和社会信用信息,运用数据相关性,对全省88个区县的信用状况进行监测,建立以评促建的新机制,助推贵州省各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加强信用监管,创新探索信用舆情监测。运用爬虫技术从互联网抓取信用相关信息,分析舆论热点,通过信用预警机制达到强化信用监管的目的。
贵州“信用云”项目立足于数据,牢牢把握信用大数据与政务、信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两个关键环节,围绕实体经济、社会管理、行业管理,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加快政府数据“聚通用”,打通“数据孤岛”。自今年6月“信用云”平台试运行以来,平台共完成主体数据采集入库4747万条,同时完成双公示系统数据采集入库229万条,完成红黑名单数据采集入库56万条,有效打破了政务信用信息孤岛,提高了事中事后协同监管效率,实现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提升了信用信息公开程度,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和“诚信贵州”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